• 旅游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7月22日上午,旅游学院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院党委书记冯峰主持学习并讲话。冯峰领学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中共中央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就教育、科技、人才、创新等领域改革所作的重点介绍。与会人员做了交流发言。冯峰在总结讲话中表示,要深刻认识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新时代新征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向,强化责任担当,履行“一岗双责”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要结合本职工作,围绕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创新能力培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学院新型科研管理体制,围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社会服务能力提升;要在教职工和学生中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将全会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中,引导大学生以青春实践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旅游学院黄昭)体育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
    2024-07-28
  •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我校孟轲教授的专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问题研究》获得三等奖,实现了我校在该类奖项上零的突破。该专著系孟轲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及其实现路径研究”(12BKS089)的最终结项成果,全书共37万字,2018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内涵意蕴、内在机理、基本现状、主要动因和实现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创新性学术探索。自出版以来,该专著先后荣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著作中所提出的多个观点和政策建议被《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中央相关文件吸收转化和利用,获得学界和社会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目前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最高奖项,代表了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最高水平。该奖始设于1995年,每三年评选一次,迄今已评选了九届,本届评选的是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的成果,全国共有1496项成果获奖(含香港、澳门高校获奖成果)。
    2024-08-12
  • 8月11日上午,我校在党校教室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校党委书记、校长冯淑霞主持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金民卿教授作专题辅导报告。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学校副处级及以上干部参加学习。金民卿以《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为题,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的关键一招,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领导是改革开放经验的深刻总结,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提高和完善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能力和水平”等四个方面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了全面解读。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是一场精彩宣讲,又是一堂生动党课,对学习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具有较强指导意义。围绕学校如何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冯淑霞强调,一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全校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
    2024-08-11
  • 【编者按】在繁忙而充实的教学一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耕耘、潜心育人,他们以教为韵,以情铸华,用智慧和热情,点亮了无数学子的心灵之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与魅力。为深入宣传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展示我校一线教学工作中的优秀教师风采,党委宣传部和党委教师工作部共同开设“教韵风华”专栏。让我们共同见证教育的美好与力量。凌晨四点万籁俱寂时,渠桂荣已经坐在了书桌前开启一天的学术前沿学习和备课,一盏灯、一台电脑,就这样陪伴她度过了千万个日夜。从风华正茂至雪鬓霜鬟,渠桂荣始终不变的是对教学的热爱……力学笃行 与时俱进自1976年留校任教以来,渠桂荣从教已近50年,她把“终身学习”真正做到了极致。刚毕业留校时因教学和科研需要,只学过俄语的渠桂荣需要看英文文献,她只好从零基础开始学英语,定下计划持之以恒,每天凌晨四点就爬起来学英语,三年硬是啃下了三本大学英语教材,初步达到了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和撰写论文的水平。直至现在渠桂荣依然保持着凌晨四点起床的习惯,坐在书桌前进行书籍阅读和前沿研究,再把这些归纳总结后融入学生的教学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
    2024-08-09
  •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江智勇教授课题组在国际顶级化学学术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国化学会志》)发表了题为“Enantioselective [2 + 2]Photocycloreversion Enables De Novo Deracemization Synthesis of Cyclobutanes”的研究论文。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家豪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江智勇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师范大学高水平人才等项目的资助。传统的去消旋化策略通常需要加入额外当量的氧化剂或者还原剂,极大地破坏了其本身具有的合成优越性。近年来,随着光化学的快速发展,化学家逐渐认识到由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以及其不同势能面的反应途径可以突破上述挑战,也因此发展了系列高效的光化学去消旋化策略。然而利用原料化学品预制备外消旋底物限制了去消旋化的实用性,利用简单外消旋分子通过可逆的光化学历程直接产生对映体富集分子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研究方向。针对上述问题,江智勇团队在光化学去消旋化反应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通过[2 + 2]光可逆环化反
    2024-08-09
  • 8月8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名单,我校获批3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其中国家一般项目2项,国家青年项目1项。在全国师范大学排名第15位,全省高校排名第2位。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全国立项361项,河南省立项1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其研究成果代表国家水平,能有效引领科研发展,有力支撑学科建设,服务社会发展,是衡量一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志。附 件:河南师范大学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立项名单(社会科学处 徐新豪)
    2024-08-09
  • 北京时间2024年8月9日,巴黎奥运会跆拳道赛场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我校学子梁育帅在男子-68公斤比赛中摘得铜牌,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再添一枚宝贵的奖牌。这枚奖牌也是我校学子获得的首枚奥运奖牌。巴黎奥运会跆拳道项目男子-68公斤级于北京时间8月8日下午3点在巴黎大皇宫拉开帷幕。共有来自世界各国的17名顶尖选手分别通过主办国席位、参与席位、WT奥运排名、WT大满贯冠军系列赛和洲际资格赛五种途径获得该级别参赛席位。在比赛中,梁育帅首先对战了匈牙利选手乐文特.马克.约扎,轻松获胜并顺利进入八强,在四强赛中遭遇了上届奥运会冠军,世界排名第一的乌兹别克选手尤鲁贝克.拉什托夫,遗憾告负。随后在复活赛中又先后战胜了中国香港选手卢蔚丰、英国选手布莱德利.辛顿最终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梁育帅通过WT奥运积分和WT大满贯冠军系列赛获得巴黎奥运参赛资格。今年5月,中国跆拳道协会发布巴黎奥运会参赛运动员名单,梁育帅确定代表中国参加巴黎奥运会跆拳道项目男子-68公斤级比赛。此次奥运摘铜是中国跆拳道队在本届奥运会上收获的第二枚奖牌,该成绩追平了赵帅在东京奥运会中创造的我国男子-68公斤级的最好成绩,同时也是我校获得的首
    2024-08-09
跳转
Baidu
map